马克·戴勒贝什回忆道,1994年,他第一次来上海,就被眼前景象惊呆了,也被上海的城市文化所吸引。“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是满街的自行车,之后几乎每年我都来上海,也看到了巨大变化,公交车、小汽车在马路上日渐增长,形成绵延不断的车流。而短短四五年内,几乎一半的汽车又变成了新能源车。还有许多小房子都被现代公寓取代,如今放眼望去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近一年多来,上海市政府外办聚焦外事服务“五个中心”建设、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开展了多方面实践探索,会同本市各相关单位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外籍人员的便利化举措,为他们在沪经商、工作、学习、旅游、购物等提供全方位贴心服务,进一步激发在沪外籍人士积极投身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参与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热情与意愿,激励更多外籍人才、外资企业和国际机构来到上海、留在上海、融入上海并坚定看好上海未来发展。(完)
" />此次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东亚海洋协调框架主任麦海石·普拉汉(Mahesh Pradhan)第一次来崇明,他花了一天的时间在崇明走访,“昨天我们拜访了这里的造船业,可以看到海洋工业,并且见到了中华鲟,我们也看到了包括水环境治理以及对太阳能的利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引领着人与环境的平衡发展,实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普拉汉说。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骆大进表示,崇明是上海最为珍贵、不可替代、面向未来的生态战略空间,也日益成为国际环境科学交流的基地和世界生态研究的重要基地,“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全过程创新,全链条赋能,通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建设创新平台灼眼的夏娜国语版,培养科技人才,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等系列举措,继续全力支持崇明对标世界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培育优化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模式,加速推进生态领域的科学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