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卷,是惠安当地起源于清代的名小吃,是惠安人的“家乡味”。岂止于鲜,如今崇武鱼卷已从渔家自制的一道美食小吃,发展为市场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当地特色食品产业,一批批鱼卷生产企业迅速崛起,瑞芳食品、海乐食品等店铺遍布惠安的大街小巷。据悉,瑞芳食品正在积极申请外贸出口审批,惠安美食将有望走出国门,“试水”国际市场。

在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传习所,负责人蒋武强揭示了木雕、石雕、红砖古厝的建造工艺之美。记者留意到,在一众作品中,有一副《丹凤朝阳》作品分外醒目,色彩绚丽,流光溢彩。“这是传统手工技艺剪瓷,手艺人通常会将彩色瓷碗剪成大小不等的瓷片,根据设计稿将瓷片用铁钳剪修成各种形状。一般用在闽南地区各地寺庙、民居等建筑中。”

在闽南,有不少技艺精湛的剪瓷师傅,他们用匠心守护传承着这份技艺。而在惠安雕艺博物馆内,有一只荷花碗却能令众人叹服,它用青石雕刻而成,上面爬着青蛙和蜗牛,看似平平无奇,但它却可以浮在水面上,犹可见工匠在造型、重量、平衡上的巧思和功夫。此外,圆雕、透雕、浮雕……这些不同的雕刻技法,都在匠人的手中绽放出别样的艺术光彩。

雕艺产业是惠安的支柱产业,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北美等10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2021年惠安县雕艺产业年总产值超500亿元。据悉,惠安县雕艺从业人数10.6万人,拥有5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0多名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摄影家、艺术院校、游客等前来采风创作、摄影写生和游玩。在惠安,雕艺产业正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当时,泉州被誉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需要一座实力雄厚的商品生产基地作为其后盾,以支撑其繁荣的海上贸易。而德化陶瓷重回财富大时代,凭借其无与伦比的品质与庞大的产量脱颖而出,成为了这座生产基地的璀璨明珠。“在宋元时期,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德化精美瓷器,经由泉州港扬帆远航,将东方的美丽与智慧播撒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说道。

" />
评分5.0

丹道至尊

导演:冯小刚

年代:2024 

地区:印度 

类型:穿越 古装 韩国 穿越 

主演:未知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2日 03:17

原标题:时令节气与健康| 冬季藏阳,有没有适用的食疗方?

活动以“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加快全球气候行动”为题,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以下简称“合作组织”)与阿塞拜疆能源部、联合国气变公约秘书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网络等联合主办。会上发布《新能源可靠替代促进全球碳中和》报告,首次对新能源可靠替代进行系统阐释,并设计了新能源可靠替代综合评估体系,规划提出新能源从电量替代到容量替代、再到全面替代的三个发展阶段,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辛保安在致辞中指出,推动可再生能源倍增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能源开发、配置、利用各个环节,需统筹考虑安全、消纳、成本等因素。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的核心是构建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智慧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生产清洁化、消费电气化、配置广域化、业态数字化,是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能源转型系统方案。

辛保安表示,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可再生能源倍增目标,一是创新可再生能源开发模式,采用集约化低成本开发、水风光多能互补开发、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发等新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和质效,吸引各方加强绿色投融资,促进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全面可靠替代;二是推进电网互联互通,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需要通过电网互联重回财富大时代,促进不同地区能源资源互补互济、优化配置,提高能源供给质量和效率;三是增强能源系统韧性,可再生能源发展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电网赋能,构建数智化坚强电网,增强电网气候弹性、安全韧性、调节柔性和保障能力,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电力可靠供应提供坚强平台。

2023年,133个国家在COP28形成了“摆脱化石能源”共识和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达到110亿千瓦)的倡议。但距离实现这一全球目标仍然存在30亿千瓦的差距,亟需实现目标的可行方案。《新能源可靠替代促进全球碳中和》报告针对全球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差异,提出新能源可靠替代落地的“八大典型模式”和“六大关键技术”,运用合作组织自主研发的全球模型及数据库,展示出基于新能源可靠替代的未来能源图景。

据了解,作为中国发起成立的首个能源领域国际组织,合作组织成立以来连续多次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举办主题活动,发布研究成果,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写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COP29期间,合作组织还将与联合国气变公约秘书处联合举办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和全球气候行动的新型电力系统能力建设活动,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索最新技术,讨论政策框架,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原标题:何同学再道歉并回应删除原作者细节 称会建立审核小组

中国社科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下设碳十四年代学、古DNA、同位素分析、残留物分析、环境考古、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木材考古、冶金考古、玉石器考古、陶瓷玻璃考古、数字考古、纺织考古、文物保护科技、文物保护修复、考古遗产、实验室考古方舱等18个子实验室,以及中华文明探源、夏商文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5个科技考古联合实验室。

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综合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先进技术,组织开展跨学科、跨单位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未来5年,该重点实验室将围绕重大历史问题的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取得进展,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和夏商文明科技考古研究,推进数据库建设,对中华文明的认知不断加深,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为国家战略服务。同时,开展世界级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课题研究,为人类文明研究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