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华沙科兹明斯基大学转型、一体化和全球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格泽高滋·科勒德克(Grzegorz W. Kolodko),于1994年至1997年、2002至2003年担任波兰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任职期间带领波兰经济走上快车道。近日,他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永不完结的故事,中国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此外,还应理解什么是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全球化下保持甚至提高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二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意味着既要使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又要让国内社会感到满意,两者缺一不可。中国的现代化可能在某些方面启动得较晚,比如讨论环境保护议题。但现在也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重要的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协同作用包法利夫人电影,能使中国更好地协调政策应对挑战。
到2030年,也许联合国会宣布205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我也是一名马拉松运动员,马拉松会有终点,但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永不完结的故事。譬如,人类一边污染环境,一边改善环境;一边面临老龄化和疾病,一边推动医疗发展。中国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其他国家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
格泽高滋·科勒德克:如果没有矛盾,就不需要经济学家了。绿色转型、保护环境代价高昂,会对收入分配、税收和失业率造成影响。作为一门科学,经济学要考虑如何为政策制定者管理和协调政策提供支持。所有人都知道应向可再生能源过渡,但其费用不菲。我认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是促进经济向绿色转型的有效工具,即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建设和运营。
很多国家讨论了绿色能源的必要性,包括一些国家决定2030年或2035年不再生产新的燃油车,但现在也在试图推迟这个日期。由于中国在电动车制造业方面取得了惊人发展,一些西方工业制造国无法与其竞争,因此便出现一些“脱钩”“去风险”“产能过剩”等言论。这些国家应与中国进行积极而有建设性的互动与合作,而不是搞贸易战和“去风险”。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例,它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投资,还包括人力资本投入。我现在也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教授经济发展中的地缘政治变化相关课程,课堂的90名学生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方式。此外,我最近在波兰的中国电影节上看了中国电影,也欣赏了中国乐团的音乐表演。
不过,如果你去纽约、柏林或华沙的书店,会发现并没有很多中国当代文学译著,西方社会翻译的中国作品不够多,听的当代中国音乐不够多。在学生培养方面,欧中之间取得很大进展,在波兰也有一些中国学生,但我希望能有更多。如果人们只看某些媒体呈现的画面,很容易产生偏见。有时理解彼此的最好方式,就是去对方国家旅行、观察、接触和讨论。因此,我们应更加重视文化交流。
格泽高滋·科勒德克(Grzegorz W. Kolodko)包法利夫人电影,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波兰华沙科兹明斯基大学转型、一体化和全球化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发展政策、比较经济学等。他于1994年至1997年、2002至2003年担任波兰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担任高级顾问。著有《21世纪政治经济学》《真相、谬误与谎言:多变世界中的政治与经济》《中国能否拯救世界?》等。